导航菜单
首页 > 成语故事 > 五字成语 » 正文

常见的五字成语典精选

有哪些呢?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五字成语典故,欢迎大家阅读,供您参考。  【成语故事】三国时,魏文帝曹丕死后,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。曹睿死,司马懿杀了曹爽,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。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,威胁要封晋公。曹髦气愤不过,说:“司马昭的心,路人所知也。”  【典故】高贵乡公卒晋陈寿《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》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  【成语故事】北朝人高欢任东魏丞相时,他想测试几个儿子的智力,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,让他们尽快理清,大儿子一根根慢慢抽,越抽越乱,小儿子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。只有高洋拿出快刀,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受到高欢的夸奖。  【出处】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,各使治乱丝,帝独抽刀斩之,曰:乱者须斩!《北齐书文宣帝纪》  【成语故事】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,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。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,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,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,李白深受感动,从此就用功读书,终于成为文豪。  【出处】在象耳山下,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弃去,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,卒业。宋祝穆《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》  【解释】杵:舂米或捶衣用的棒。将铁棒磨成细针。比喻只要有恒心,肯努力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  【成语故事】北宋末年,浙江台州、温州一带大旱,百姓饿死很多,朝廷因为官多加上奢侈浪费成风,对救灾一事置之不理,反而加重赋税,人们忍无可忍,于是树起了造反的大旗,旗上写道:“天高皇帝远,民少相公多。一日三遍打,不反待如何?”  【典故】天高皇帝远,民少相公多。一日三遍打,不反待如何。明黄溥《闲中今古录》  【解释】原指偏僻的地方,中央的权力达不到。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,遇事自作主张,不受约束。  【成语故事】唐明宗时期,董璋在四川叛乱,唐明宗派安重诲亲自去押送粮草,受到凤翔节度使朱弘昭的陷害,被调任河中节度使。唐明宗派翟光业与李从璋去河中观察他的活动,说如果发现有叛乱的迹象就处死安重诲。李从璋借机杀害安重诲一家。  【典故】他虽好性儿,你们也该拿出个样儿来,别太过逾了,墙倒众人推。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  【成语举例】佣人们也呼唤不灵了,总之“墙倒众人推”了。(朱自清《笑的历史》)  按兵不动在现代的意思是:一动也不动。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。那么你知道关于成语的典故具体有哪些呢?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按兵不动的典故, 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,闻鸡起舞,苦练武艺,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。知道有哪些成语典故的可以值得摘抄的呢?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闻鸡  犹豫不决,拼音yóu yù bù jué,指人处理问题,选自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今乃顿兵不进,犹豫不决。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犹豫不决的成语典故,  坐享其成,汉语成语,拼音是zuò xiǎng qí chéng,指坐着不动,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。选自明·王守仁《与顾惟贤书》:“闽广之役,偶幸了事,皆诸君之功
收藏此文 赞一个 ( ) 打赏本站

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

  • 打赏方法如下:
  • 支付宝打赏
    支付宝扫描打赏
    微信打赏
    微信扫描打赏

相关推荐: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二维码